西方悲剧文学起源于古希腊。自此至19世纪,西方悲剧文学经过了三个发展阶段;古希腊的命运悲剧,以三大悲剧家的作品为代表;文艺复兴时期的性格悲剧,以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为代表;19世纪的社会悲剧,以易卜生的《玩偶之家》等为代表。中国也有悲剧文学.如《窦娥冤》、《西厢记》、《牡丹亭》、《桃花扇》等,不过中国悲剧存在的普遍情形是和喜剧混杂在一起,形成为悲喜剧,这就是鲁迅、王国维等人认为中国少有真正悲剧的一个主要原因。
关于悲剧的特点,西方理论家也有许多论述。西方最早对悲剧展开论述的是亚里士多德,其悲剧理论包括:第一,悲剧的主人公常常是正面的英雄人物,即“比我们今天的人好的人”;第二,“过失说”,即认为悲剧的主要原因是主人公无心犯下的过失,第三,“净化说”,即悲剧效果是借引起怜悯和恐惧来使情感得到陶冶;第四,“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、完整、具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”,“摹仿方式是借助人物的动作来表达,而不是采用叙述法”。此后德国的谢林和黑格尔也对悲剧有过著名的评述,认为悲剧是两种矛盾冲突的必然结果,悲剧不是偶然性事件,而是必然性事件。恩格斯则指出悲剧的实质在于“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”。鲁迅则把悲剧扼要地概括为“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