宗教和思辨唯心主义哲学是传统哲学的延续。宗教唯心主义哲学在尼采宣告“上帝死了”之后,遭到了越来越多的冷落。20世纪的社会进程的现实进一步打击了基督教的传统理想。一批思想家尤其是神学家,为了保持基督教的活力,要对宗教神学加以改造。于是出现了新托马斯主义,新正统派神学,存在主义神学,新激进神学,过程神学等新神学。20世纪新宗教神学的共同特点是:一方面表现为由神道主义转向以神为中心的人道主义;另一方面是由信仰至高无上、至善至美、全智全能的上帝,转向“没有上帝的宗教”。他们在教育上的代表有新托马斯主义和人格主义等。思辩唯心主义包括古典实在论及其在教育上的代表永恒主义。另一个是英美新黑格尔主义,它是传统哲学崩溃之际,英美知识分子向欧洲大陆寻求精神武器的产物。他的主要代表是英国的格林和布拉雷独,他们都是教育家。他们土要是把黑格尔主义的社会与国家至上论应用于现代社会。宗教和思辨唯心主义主要是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,它对历史发展既有消极作用,又有积极作用。
宗教和思辩唯心主义教育现有许多相似之处。例如新托马斯主义和永恒主义就是如此。他们部从人性不变的观点出发,强调教育目的也是不变的。他们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类智慧,发扬人性,完善人。他们强调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理智训练,生活经验的知识应由生活本身去提供。他们从人性不变和教育目的不变论出发,批判了实用主义教育的“适应论”、“直接需要论”、“社会改造论”。他们为此强调教育是生活的准备,而不是社会生活本身。永恒主义主张学习古典遗产、名著。他们强调核心课程应是;哲学、宗教、语言、文学、数学。西方伟大著作。他们重视古典文科教育,轻视职业技术教育。宗教唯心主义主张以宗教课程为主,但不否定世俗的名著课程。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的教学理论,都是建立在内源论发展观基础上的,强调教学要依赖于学生的内在倾向。永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都主张教师中心和权威,但又主张热爱儿童和尊重儿童主动活动,建立真正的理智权威。永恒主义强调天才教育,培养杰出人物.反对教育平等,并主张惩罚。新托马斯主义则强调爱的教育,主张“宗教信仰的复兴”和“理性道德力量的复兴”,它也强调纪律教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