任何文学作品都有一个结构的问题,但戏剧的结构有其特定的要求。戏剧只能在有限的时间(最多三个小时)和有限的空间(舞台)内面对观众演出。怎样在有限的时空内表现丰富生活内容,并让观众的审美注意保持始终,也就成了剧本写作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。西方古典主义戏剧根据其对亚里士多德《诗学》的理解,提出了“三一律”,即“时间的一律”、“地点的一律”、“动作的一律”——事件只能发生在24小时之内,事件必须发生在同一地点,动作必须是围绕同一主题——以求得剧情时空与舞台时空的高度统一。但这种机械的规定无法解决戏剧写作中的实际问题。有些剧本的剧情空间极其广阔,其时间从几天、几十天长达几年、几十年,剧作家如何解决剧情时空与演出时空之间的矛盾呢?那就是分场、分幕、分景。剧作家首先是“立主脑”、“减头绪”,将剧情发展中最富有戏剧性的那些部分、最能显示人物性格和剧作主题的部分处理在台前.而把那些戏剧性不强、不适宜于在舞台上表演的部分处理到幕后,只通过台词加以介绍,从而使剧情更为集中,更具有戏剧件,更能吸引观众。
简言之,场景集中是舞台时空的客观要求。戏剧是舞台艺术,必须受制于特殊的时空结构,以适应、满足观众的欣赏习惯和要求。所以戏剧文学在处理生活时必须照顾戏剧的舞台性和表演性特点.场景叙事必须高度集中,以有利于表现社会矛盾和精神冲突的事件作为表演核心,并在时间的长度和空间背景的转换等方面不宜太长、太快或过于频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