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谓观察,就是用眼睛仔细地察看、了解客观事物或客观现象。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,认识就是人们的头脑对外间址界的反映。而人的认识的最初级的方式,就是人的感觉。在人的视觉、听觉和触觉等几种感觉器官中,视觉是人了解外间世界的最重要也是最常用的工具。据科学家研究,人对外界的感受,有80%来自于视觉。观察是认识的基础,一个人只有对周围事物不断地观察,才能全而、正确地认识我们所处的世界。许多作家都十分重视观察,鲁迅就说过:“如耍创作,第一需观察”;“对于任何事物,必须观察准确,透彻,才好下笔”。所以,学习写作的第一要务是学会观察。
观察与一般的“看”不同。人出生之后,如果眼睛发育正常,几个月之后就会“看”.但要会观察,就没有这样简单。因为观察不仅耍求很仔细地“看”,而且在“看”的过程中,还要联想、推理、判断,所以,观察是仔细地“看”再加上内心的揣摩。自然,观察者的阅历和经验也不可少。《孟子’离娄篇上》记载:“孟子曰:存乎人者,莫良于眸子,昨子不能掩其恶。胸中正,则阵子陈焉,胸中不正,则眸子既(眼睛昏暗)焉。听其言也,观其眸子,人焉废哉。”孟子认为,在一个人身上,最容易显示这个人的心术和个性的东西,莫过于他的眼睛了。一个人有了某种恶意或不良倾向,别处还能掩饰,眼睛却是心灵的窗户,总会流露出内心的秘密。胸襟广、心木正的人,他的眼珠总是明亮的,而胸襟狭窄、心术不正的人,他的眼珠便昏暗异常。所以,听他说话,再观察他的眼睛,一个人的心术正不正,又怎能分辨不清呢?其实,不仅从眼睛中能看出一个人的内心,人的外表、举止、言语也会显示一个人内在的东西。《世说新语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:“魏武将见匈奴使,自以形陋,不足雄远国,使崔季建代,帝自捉刀立床头。既毕,令间谍问曰:钥王何如?’匈奴使答曰:‘魏王雅望非常,然床头促刀人,此乃英雄也!’魏武闻之,追杀此使。”看来,这匈奴使是一个很善于观察的人。曹操虽然身不高貌不美,但能在东汉末年的乱世中,起兵击败讲雄,挟天子而令诸侯,平定中原,号令天下,气概自不寻常。匈奴使能一眼识别假扮卫兵的英雄,正是抓住了曹操这种不同常人的气概。不过,无论是从人的眼暗探索人,还是从人的外表探索人,在观察者达一方,是需要花工夫的。